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帝师讲家具价格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帝师讲家具价格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刘墉之父,大清重臣,刘统勋到底有多牛?
公元1773年,乾隆三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,四更鼓刚响过不久,北京城在还睡梦之中,而紫禁城东华门外,却已经响起匆匆的脚步声,那是赶早朝的大小官员们的轿子陆陆续续到来了。
其中一顶轿子突然停了下来。轿边的跟班听到轿内有不寻常的响动,赶紧掀开轿帘,时候,他惊呼了起来:“刘大人!刘大人!您老怎么了?”
只见75岁的刘统勋已经歪在轿中,双目紧闭,鼻下拖着长长的鼻涕,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。消息很快传进皇宫,乾隆迅速派御前大臣福康安带着御医赶来,但刘统勋气息已绝,回天乏术。
一位宰辅重臣,死在了上班途中,这在中国历史,极其罕见。
治丧之日,乾隆亲来祭奠。大约皇帝也没有想到,做了五十年官的大学士刘统勋家里会如此之贫寒,只见府邸低矮,家具简陋,厅上除了一些桌椅,没有任何的摆设。
乾隆被深深的感动了,禁不住抹了几滴眼泪。回宫后,又一边哭一边对众臣说:“如刘统勋乃不愧为真宰相,从此朕失一肱骨之臣也!”
一个“真”字,有着很深的让人思索的内涵,乾隆这句话,也不知其他的大臣们作何感想。乾隆同时下诏刘统勋追赠太傅,入祀贤良祠,并破格地谥其为“文正”。
六年后,乾隆又记起了这位“真宰相”,在一首《怀旧》诗中,作了这样的评价:
“统勋督陕甘,储需任所胜......遇事既神敏,秉性原刚劲。进者无私感,退者安其命。得古大臣风,终身不失正。”
有清一代,汉族大臣能得到皇帝这样高的评价,却是少见。
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,他俩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“父子宰相”。刘墉的文艺影响力高于刘统勋,但刘统勋的政坛影响力却远高于刘墉。刘统勋担任过清朝三个部门的尚书,还担任过军机大臣、大学士以及翰林院掌院学士,是乾隆的肱股之臣。
乾隆继位之初,两位顾命大臣鄂尔泰与张廷玉不仅结党,而且明争暗斗。乾隆对结党营私深恶痛绝,自然不会听之任之,让其无限争斗下去,他***取的手段是不动声色地平衡。然而,鄂尔泰与张廷玉的争斗愈演愈烈,乾隆不得不***取打击策略。
在打击鄂党的同时,乾隆也加紧对张廷玉的打击。张廷玉家是桐城的“进士专业户”,家族人才辈出,很多都在朝廷担任要职。为了防止张廷玉家族势力做大,时任左都御史的刘统勋建议乾隆,仿照康熙的做法:
此外,刘统勋还上书乾隆,要求限制大学士讷亲的权力。讷亲是遏必隆的孙子,也是朝廷的重臣;张廷玉是三朝元老。刘统勋的建议震惊朝野,树立了刚正不阿的形象,正中乾隆下怀,他也因此得到乾隆信任,开始其平步青云的仕途。
按照儒家的传统,名垂青史者,要有立德、立言、立功之举,乾隆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,也很在乎“三立”。上面的皇帝有所好,下面的刘统勋,能身居高位,自然知道如何帮乾隆做“三立”的工作。
立德方面
乾隆在当时,拥有高大上的个人形象,离不开刘统勋的帮助。
乾隆之前,每个官员到地方任职,都会带上大量亲信,这就容易出现结党问题。刘统勋发现这个问题后,马上建议乾隆,地方官就任,只能用朝廷委派的官员。乾隆接受他的建议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结党源头。
此外,乾隆在治理黄河方面,多处都能看到刘统勋的影子;许多不良措施,都因刘统勋的纠正而挽回颜面。
立功方面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帝师讲家具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帝师讲家具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thys.com/post/14619.html